
在講這款表之前,我先大致說一下這款表的命名。在朗格所有手表系列中,唯有薩克森系列是用地點來命名的,由此可見這個地方對于朗格甚至是整個德國制表業是多么重要。一方面是朗格表廠的所在地格拉蘇蒂鎮,隸屬于德國薩克森州;另一方面就是薩克森州的豐富礦產資源,為該地區的工業發展,以及格拉蘇蒂成為德國制表重鎮,提供了一片堅實的土壤。直到現在,薩克森州依然是德國東部人口最多,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州。

我們回到手表,現如今想要知道一個鐘表品牌是否真正在用心做表,只需要看兩點,一是看該品牌最復雜的作品,二就是看其最簡單的作品。前者看的實力,后者看的則是態度。這款薩克森兩針手動表無疑是最標準的后者,這款是朗格功能最簡單的手表,甚至比朗格尺寸最小的35毫米小三針還要簡單,正因為這款表是如此的簡單,所以剩下的就全是態度了。

這款表的正面一目了然,無需我過多闡述,我主要說一下它的背面,這款表搭載了型號為L093.1的手動機芯,這款機芯雖然是朗格最最基礎的機芯之一,但其炮制之繁卻無一絲懈怠。朗格作為德系頂尖制表工藝的代表,其機芯值得說的地方實在比較多,所以我在這里就挑一個這枚機芯第二大的零件,四分之三夾板說一下。

四分之三夾板通俗的講,就是蓋在機芯上用于固定齒輪,且面積大約占機芯面積,四分之三的一塊金屬板子。如果從專業角度講,就是將原動系夾板與傳動系夾板合二為一的夾板,至于為什么采用這種結構,主要是因為當時德國在精密機械上的加工精度,和瑞士差距較大,用一塊板子比用兩三塊板子省事。當然,這個觀點說的是在懷表時代,但如今的手表時代,朗格的四分之三夾板無論是在制作還是打磨,不僅不省事,反而比其它品牌更加費事。

目前,朗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所有機芯夾板都使用德國銀材質制作的品牌。德國銀是一種銅、鋅、鎳比例為5:2:2的合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銅,雖然比黃銅貴,但畢竟都是銅,使用它并不能使機芯更尊貴;其次,盡管白銅比黃銅更堅固,但對手表性能的提升可以說微乎其微;第三,由于德國銀沒有鍍層,所以安裝時若留下指紋會非常麻煩。既然這種材質如此麻煩,朗格還為何執意要用呢?就是為了機芯能增添那一絲的美感。因為德國銀中的鎳氧化程度相當低,其表面可以無需其它電解質或抗腐蝕涂層,所以德國銀在接觸到空氣時,表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一層類似香檳金顏色的保護層。這就好比我們俗稱的包漿。

不僅是材質,朗格四分之三夾板除了正面能看見的格拉蘇蒂條紋,我們一般在主夾板上常見的圓珠紋同樣會在四分之三夾板的內側出現。但遺憾的是,如果不是表的主人自己拆,可能一輩子都看不見內側精美的圓珠紋。在眾多打磨工序中,要說最見功力的還得是倒角打磨,因為這一工藝要同時涉及切割斜角和拋光。而朗格的四分之三夾板不僅是每一個邊緣,甚至是每一個寶石軸眼,每一個軸承孔位,都經了倒角拋光,而這種環節,機器是無法完成的,要完全采用手工打磨拋光,未來如果我們能借到朗格軸眼多的表款,大家就會理解這道工藝是多么奢侈。

這只表的價格是155000,我可以負責任的講,這款表絕對是這個價位里做的最用心的表,這只表買來就即使不帶,多一件時常可以把玩的精致事物也是不錯的。